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学生天地 > 文学翰林 > 正文

全媒体在行动——访我院全媒体中心迎新工作

作者:李春凤 谢楚琳 陈思盈    编辑:李春凤 倪晶晶 邹波    来源:    日期:2022-09-20 17:16    点击:

0

金秋九月,凉秋悄至,我们步履不停,奔赴下一场山海。9月14日,开云·全站APP(中国)官方网站在秋意浓浓九月里迎来了2022年的莘莘学子。放眼整个校园都在忙碌着,其中,就有一群我院身着黄色、淡蓝色的少年,他们奔跑在迎新的前线,用一个个小小的身躯去搬运设备,拍照写稿。他们就是我院宣传机构全媒体中心的记者,他们,不是在行动,就是在行动的路上,用文字、用镜头、用行动记录下迎新过程的精彩感人瞬间。

以文字书写相遇

全媒体文字记者用文字书写相遇的美好,认真对待自己的通讯稿和新闻稿件的任务,精心准备采访提纲,反复推敲研究用词用字,反复修改稿件。他们始终奔赴迎新前线,头顶烈阳,不畏天气炎热,认真采写,只为更快更准确地记录信息,更快地将信息传达下去。

但是采写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,由于迎新高峰期在上午和中午,天气燥热难耐,更是为采写增加了困难。负责采写的文字记者廖晓杭说:“由于我个人比较瘦,体力方面会有点跟不上,再加上天气炎热,多少会有点身体不适。”尽管如此,但大家也都会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。“大家一起策划讨论,遇到问题及时共同讨论解决,也正是因为大家都一起齐心协力,互帮互助,所以我们才能够一起把这次的迎新工作做好。”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覃达俏信心满满地说。就这样,所有困难在他们的团结协作下迎刃而解。

以镜头定格初见时刻

迎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身着黄色和淡蓝色工作服的全媒体中心摄影记者恪守着“全媒体在行动”的准则,拿着相机,奔赴在学院迎新工作的第一线,用镜头记录下初见的模样。“咔嚓咔嚓”一声声快门的按下,是父母欲言又止的叮嘱,是新生隐含期待的稚嫩面庞,是志愿者们大汗淋漓的辛苦,是领导老师的深切关怀……相机举起又放下,从南跑到北,寻找着感人瞬间,记录着温情时刻。负责拍摄的图片记者汉语言文学国际教育2021班的马梦琪说:“在校门口拍摄学生与家长分别时,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父母与孩子对分别的不舍。由于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,父母不能陪伴孩子进入校园,学生们在进入校门的时候只能匆忙地整理行李进校,来不及与父母深情地告别,来不及再听父母的悉心嘱咐,来不及与父母诉说自己心中的不舍。”此刻,她深刻明白了冰冷镜头下的照片是有感情的。

迎新工作无疑是疲惫不堪的,但在这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幸福与温馨却也是无法替代的。在谈及迎新工作中遇到的趣事时,覃达俏这么回答:“我觉得在拍摄我们院新生的时候,看到他们的到来,就像是看到了一群新的小伙伴,想让他们加入我们全媒体,跟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打闹,内心是真的很开心。同时,看到我们院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帮忙,给师弟师妹们指路,搬行李,觉得那个场面真的很温馨。”

以行动诠释迎新精神

“全媒体在行动”这一句话并不仅仅只是出现在全媒体的工作服上,更是每一位全媒体工作者都牢记在心中的使命。在本次的迎新活动中,每一位全媒体工作者不是在行动着,就是在行动的路上。录制者在现场,用镜头留存回忆;记者们在前方,用记录留住精彩;编辑们在后方,用细心纠正错误。

全媒体主要负责人邹波在迎新采访中也说到:“在迎新中,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,在迎新现场跑前跑后,实时跟进着迎新进程,无时无刻都体现着“全媒体在行动”六个字,我觉得这就是迎新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,无时无刻在行动,全心全意在服务。”

全媒体的每一位成员,都在用行动诠释着我院的迎新精神——团结协作,无私奉献。迎新工作的圆满完成,拉近了全媒体人之间的关系。他们在迎新的每个角落,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,在拍摄、在录制、在采写、在报道、在审录,他们肩负不同都使命,穿梭在人海,一直的行动的路上。
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电话:0775-2803733
  • 邮箱地址:ylsfxywcxy@ylu.edu.cn
  • 地址: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1303号(邮编537000)
  • 文传媒体


文传公众号

玉林师范学院-开云·全站APP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© 2021